WEDCV155VD5RRV515DV

 

... 1 粉絲不是越多越好 運營者通常希望粉絲越多越好,用戶數越多越好。對於大平臺/公司來講確實這樣,比如電商平臺有足夠多的商品,外面平臺有足夠多的美食,同時大公司也擁有足夠的能力來運營。 但新媒體行業有所區別,很難讓所有人都依賴一個公眾號,比如僅僅新聞領域,就可以分成生活新聞、娛樂新聞、農業新聞、科技新聞、教育新聞等幾十種類型。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是有範圍的,有領域,是標籤化的。所以一個公眾號,只需要滿足小部分的人群就行,而且也只能解決小部分人的需求。 大白話叫做,討好你想討好的那群人。 這裡面會涉及到供需關係,作為運營者只能提供到某種體量的信息給用戶,超出這個體量就不在運營者的掌控範圍內了。 網際網路公司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通常是拆分公司、拆分項目、獨立運作等,比如域名地址不一樣,運營不同的APP等。 新媒體公司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運作多個公眾號,孵化小號等。例如在昨天的文章《青年大院被屏蔽,新聞實驗室被封,這些新規你造嗎?》中我就提及,青年大院旗下的多個公眾號,觀點完全相反,就是切入了不同的用戶群體。 粉絲不需要多,精準,活躍就好。 2 不做無效的漲粉 WIFI漲粉、體重秤漲粉等價格現在低到一個粉絲一元錢。 很多人跟我抱怨,做WIFI漲粉,粉絲數雖然上來了,但是閱讀量一點也沒提升。因為WIFI帶來的都是死粉,例如花了1萬元漲了1萬粉絲,閱讀量沒漲,那這一萬塊實際上就打水漂了。 那麼,是因為粉絲質量差嗎? 並不是。 粉絲是用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關注了很多公眾號,有的經常打開,有的很少打開。人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還是因為公眾號和粉絲供需不匹配。 用戶質量差的立論是不成立的,只是因為產品基因導致運營者認為產品用戶質量差。 3 轉化率比閱讀量更重要 ● 閱讀量高可以彌補轉化率低的不足 ● 轉化率高可以彌補閱讀量低的不足 閱讀量和轉化率缺一不可,但最終決定結果的是用戶買單數量,決定權屬於轉化率。 4 關注付費轉化率 相同粉絲數量的帳號,公眾號的交易價格、廣告價格等秒殺了微博號、頭條號、抖音號,原因就取決於粉絲付費率。 例如微博發一條廣告,即便有100W閱讀,但買單數量只有幾十個;抖音一條視頻100W播放,買單數量只有幾十個,這種價值就很低。 一篇文章幾千人閱讀,但如果買單數量有幾十個,這事情就值得做下去了。 5 撬動力 ● 可以撬動多少用戶來做一件事情 比如10萬粉絲的公眾號,賣100元的商品,有1000人購買。 ● 可以撬動用戶來做一件多大的事情 比如10萬粉絲的公眾號,賣1萬元的商品,有10個人購買。 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運營方式有所區別不一樣,一種是2C銷售,一種是2B服務。 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讓1000個人付100元容易?還是讓10個人付1萬元容易?不可能站著就把兩種錢都掙了,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6 天花板 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在一個領域裡投入的錢是固定的。每個市場,每年大家能消費多少錢,都能算出來,算出來的數字就是天花板。 假設你在賣書的,小明每年會花1萬元買書。其中有5000元被當當網給賺掉了,那小明只剩下5000元可以給你賺了。如果你不儘快賺走這5000元,很快就會被別人賺掉。 ... 7 焦慮感 例如本來小明花1萬元買書,能獲得價值1萬元的知識。 但你告訴小明: ● 現在花1萬元買書,只能獲得價值5000元的知識 ● 過去能解決1萬個問題,現在只能解決5000個問題 ● 大家都花2萬元買書了,還只花1萬元,落後就要挨打 一旦小明信服了這些說法,出現焦慮感,就可能投入更多的錢買書了。 例如房地產、保險財產、醫療健康等圍繞個人生活的行業,比較適合製造焦慮,讓用戶提前為危機買單。 8 復購率 賣給用戶復購率高的商品。 一臺5000元的電腦可以用四年,通常大家不會每年都換電腦,只有到壽命結束的時候,才會換新電腦。 但一部5000元的手機,撐死了用兩年,因為更新換代速度特別快,很多人每年換一部。那麼手機比電腦的復購率就高多了,所以過去幾年,科技公司一股腦兒在造手機。 例如一門課程,一個用戶買了之後就不會再次購買。而一包紙巾,作為消耗品,買完之後覺得不錯會繼續買。 作為新媒體從業者,思考一下哪些商品的復購率高,利潤也高?這種事情就值得做。 你對這幾點怎麼看? 在留言區聊聊推薦閱讀 .........

 

 

內容簡介

寬永寺與增上寺其實是建來守護江戶城的?
山手線原本並不是環狀線?!
為何東京的地下鐵會有Metro跟都營之分?
東京車站改以紅磚打造的理由是?
站在名為「富士見坂」的坡道上真的看得見富士山嗎?
葛飾區「龜有」原名其實是「龜無」?!

  本書要介紹的是被埋藏在東京的地理、地名與地圖裡的歷史小插曲,也介紹許多觀光客肯定不知,在地居民也不一定知曉的東京雜學知識。
  
  東京是作生意與學問的地方。這裡的各個車站總而言之滿溢著人潮,其中大部分都是上班族或者學生。看著他們倉惶地穿過車站與街道的模樣,就感覺應該是沒有閒暇去思考東京這個城市是如何形成、又有怎樣的構造。
  
  本書主要由「從『江戶』到『東京』追尋巨大都市的根源」、「躍於地圖之上東京變貌之謎」、「從交通發展觀察東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隱藏於地形中的奇妙地理」、「從地名解讀東京的歷史」這五大項目構成,集結並介紹六十七個精選的「謎團」。
  
  當然,讀者或許早已知道部分謎團的答案,但從歷史、地理與地圖等廣泛領域收集而來的這些謎團其中必有難以解開的項目,自行試試看答對的機率有多少也是享受本書內容的方法之一。「竟然還發生過這樣的事」、「原來如此,這麼說來的確是這樣」,書中應該也會有不少故事會讓讀者不禁如此點頭稱是。只要您願意翻開本書,一定會從中找到許多想跟朋友或知己分享的話題。
  
  本書不論男女老少都很適合閱讀,也匯集了許多學校不會教的有趣故事。讀完本書之後,想必讀者看待東京的觀點一定會有所改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谷川彰英 監修


  1945年生於長野縣松本市。松本深志高中畢業後,進入東京教育大學(現為筑波大學)教育學系就讀,並於該校修完博士課程。以柳田國男研究取得博士(教育學)學位。曾任筑波大學教授、理事與副校長,退休後轉職非小說作家,開始人生第二春。以跳脫學問框架的思考開創獨自的地名論。也常於電視、廣播節目登場。身兼筑波大學名譽教授以及東京成德大學教授。

  主要著有《藏在地名裡的「東京海嘯」》、《藏在地名裡的「南海海嘯」》(講談社+α新書)、《東京.江戶 地名由來漫步》(Best新書)、《東京「站名」之謎》(白水社Ubooks),以及監修《來自手塚治蟲的訊息「生命」與「心靈」的教科書》(East Press)等,著作甚豐。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
  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
  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歡迎大家透過臉書認識我。

  Facebook: baristahsu
  Email: baristahsu@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  從『江戶』到『東京』 追尋巨大都市的根源
江戶幕府之所以能長期維持政權的理由在於江戶城的地理位置!
為守護江戶城而建於鬼門的寬永寺與增上寺
為築城工程及都市建設貢獻良多的青梅街道
「大江戶八百八町」到底有多大?曾是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江戶
從日本橋改建的歷史來探討江戶火災
幕末遊女五千人!從蘆葦茂盛的溼地轉為一大產業根據地的吉原
世界屈指的「秋葉原」電器街原是用來防止火勢延燒的廣大空地
為何港區的大使館、領事館會這麼多?
東京一開始居然有五十區?二十三區形成之前
為什麼品川站在港區,目黑站卻在品川區?箇中令人費解的理由
銀座通的道路寬度其實是模仿紐約跟倫敦而來?
目黑的住宅區居然還保留了賽馬場?
被譽為東洋第一活動橋的勝鬨橋原是為了無疾而終的萬國博覽會與奧運而蓋?
雖然是東京都,卻擁有日本人口最少的地方自治體!
 
第2章  躍於地圖之上 東京變貌之謎
為什麼銀座很多明明沒有橋的地方卻以「○○橋」命名?
在東京的高級地段銀座竟存在著沒有地址的場所!
河川流經地下,地下鐵卻行經地上三樓 地形奇特的澀谷
於內環與外環奔馳的東京大動脈 其實原本並非環狀線的山手線
明明都是東京站卻只有京葉線的月台距離十分遙遠的理由
電車與汽車遵循相同交通號誌前進的奇妙場所
當路面電車的都電陸續消失,為何只有荒川線得以留存?
站名與地點曾二度改變!表參道站多舛的命運
沒記載於地下鐵路線圖上的祕密路線以及沉睡在公園地下的地下鐵車廂的真相
與彌生式土器有淵源的彌生町能保有這個名字全拜詩人佐藤八郎之賜?
想直走也走不了!地下鐵彎道很多的背後緣由
 
第3章  從交通發展觀察 東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從哪裡到哪裡算是「江戶前」?水產廳的定義為何?
咦!原本並不存在?「埼京線」的真相
說起來為何東京的地下鐵會有Metro跟都營之分?
一開始打算以鋼筋水泥建造的東京車站改以紅磚打造的理由是?
不發聲響又不搖晃的鐵道持續增加 延綿六公里的無縫鐵軌
到底是為什麼?原宿站有三個月台的奇妙現象
位於區役所本廳舍地底的謎樣空間!大田區的某種考量
常聽見「環七」與「環八」,但環一到環六到底在哪裡?
因水運而繁榮的晴空塔周邊!過去人們曾在這裡拉舟而行?
大型商業區「丸之內」的前身原是毫無利用價值的荒野
中央線上留存至今的舊萬世橋站 高架橋與車站搖身一變成為新型商業設施
從地下鐵隧道滲出的地下水可以用來淨化東京的河川?
 
第4章  隱藏於地形中的 奇妙地理
赤羽代表的赤色羽毛究竟是?由來是關東壤土層的赤土
該怎麼劃分才好?山手與下町的分界線
回顧歷史就能明白!荒川區沒有荒川流經的奇妙現象
多摩川兩側竟有相同地名?橫跨東京都與神奈川縣的謎團
多摩地區從神奈川縣被改為編入東京都的驚人理由
東京Metro千代田線國會議事堂前站為何位於地下深處?
站在名為「富士見坂」的坡道上真的看得見富士山嗎?
至今留存於都心的「愛宕山」免於被開發的理由
佃煮發源地「佃島」是家康從關西找來的漁民的功勞
從垃圾場開始興起的「永代島」 江戶回收利用文化的體現
休閒聖地的「台場」原本其實是對抗黑船的砲台
原因是出自被填平的沼澤地?在安政江戶地震受到重創的地區
即使架了堅固的橋 卻依然保留下來的「矢切渡船頭」
 
第5章  從地名解讀  東京的歷史
應該是取自寺名的地名 卻沒有寺廟蹤影的「吉祥寺」
散發著近現代氛圍的「三軒茶屋」 是僅以三間茶屋興起的小鎮
淺草的「猿若町」原本是演劇小屋叢聚之地
明明沒有上演歌舞伎的地方 為何新宿卻有「歌舞伎町」?
超人氣漫畫的舞台.葛飾區「龜有」 原名其實是「龜無」
以食品模型聞名的「合羽橋」真的跟河童有關?
國分寺市的「戀窪」是源於男女間羅曼史而生的地名?
既有「赤坂見附」也有「四谷見附」…… 江戶城留下的「見附」是什麼?
「神田紺屋町」、「神田鍛治町」 與職業相關的地名如今依舊可見
東京站八重洲口的「八重洲」是源自侍於家康的荷蘭人之名
「兩國」這個地名出自橫跨武藏國與下總國之間的橋樑
有「表參道」的話 就應該會有「裏參道」?
彷彿像是位於河川對岸的島?原本是江戶渡假聖地的「向島」
埼玉縣內竟然出現東京都練馬區?這塊飛地形成的原因
象徵高級住宅區的「田園調布」是發源自英國人的田園都市構想
以Garden Place為象徵的時尚街區「惠比壽」 其名稱源自啤酒品牌
JR山手線到底應該是「yamanotesen」還是「yamatesen」?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7041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1.6 x 17.4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zndLa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071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尾大量出汗治療中醫彰師大附近推薦強迫症看什麼科埤頭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埔心瞳孔擴張或收縮看什麼科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永靖壓力大治療中醫 草屯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最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芬園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魚池鄉頭部發麻治療中醫 彰化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埔里記憶力減退治療中醫 埔心消化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品上市特價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